|
|||
|
假如你从一个很牛的人写的一本很牛的书里,看到一个就在你身边的山名。心向往之,兴冲冲去看望它,拾阶而上,发现这座山写着另外一个名字。然后你带着迷惑去求证当地人,他们告诉你的竟然是第三个名字。这会是一座怎样熟悉而又陌生的山呢?望城铜官山就是这样的一座山。
铜官山、云母山、黄龙山,一座山的三个名字
我一直与山有缘。读小学开始,随父母迁往一个军工厂,工厂建在数个山头削平的空地,离城区很近但相当隐蔽。工厂周围的山上有太多好吃的野菜与野果,我就常常在附近的山上溜达。长大后,崇拜司马迁和徐霞客,就抽空去省内外各地山间溜达,重走某位前人走过的路径,以便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一句话,以及背后到底怎样精彩或者可贵。最近两年,又开始聚焦起身边的山来,才知道身边的山水同样滋养了深厚、值得自豪的文化。
山分狭义和广义,狭义的山指海拔高度500m以上、相对起伏200m以上、坡度较陡的高地。广义上,有个坡度就叫山。岳麓山的主峰云麓峰海拔300.8米,就是城区至高点了。除此之外,长沙还有无数比岳麓山海拔更低的山,铜官山是里面最成谜的一座。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水经注》卷三十八里提到了铜官山:“湘水自高口戍东,又北,右会鼻洲,左合上鼻口,又北,右对下鼻口,又北,得陵子口,湘水右岸,铜官浦出焉。湘水又北径铜官山,西临湘水,山土紫色,内含云母,故亦谓之云母山也。”
郦道元还是有公信力的,他在给《水经》作注过程中,尽可能博览了前人大量著作、查看了不少地图,可贵的是,他又十分注重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
给山取名字,参照国际惯例,一般有这么几个法则。排第一位是“习惯称谓法则”,倘若一座山,在当地已经有了习惯称谓,则首先以此为命名标准,依据主要是当地原住民的语言和文字。研究水道的郦道元当时如果到长沙来应该是乘船的,也许他有靠岸向当地人打听过山的名字。而我从好几位当地老人那里打听到的,它不叫铜官山或云母山,而是叫黄龙山,不但存在于当地人的口口相传,而且山上的土地庙确实就是这个名字。第二位是“发现法则”,如果一座山峰位于人迹罕见的区域、没有习惯称谓,那么它的发现者拥有命名的权利,但命名时依然优先考虑该山峰是否已有习惯称谓。铜官山显然不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这里附近全是四通八达的水路。
郦道元提到了铜官山这个名字后,不少文人都写了诗歌咏铜官山。掌握着知识和典籍的文化人之间,更容易彼此相信,成为经典的典籍也容易被引用,与此同时,缀集资料的纸上谈兵就难以避免。
云母山真的富含云母吗?
给山取名字还有第三条法则是“纪念法则”,对于无名山峰以及某些本有山峰,由于历史、政治、文化、商业等方面的纪念需要,由当地政府主管重新命名。
拾阶而上铜官山作为游览之处时,可以看到在山脚下有现代碑石,上面刻着“云母山”,不知道是遵循郦道元提的别称,还是因为有种说法是因为关羽义母在铜官不幸病故,云长在此山立有义母祠。
郦道元所说的铜官山又名云母山,是因为此山富含云母?而其实铜官山以及本地其他山并没有富含云母。我的师父胡武强老先生告诉我,铜官镇附近的山下全是烧窑需要的原料土。只是现在没有人挖了,烧制陶瓷的土出于经济因素大多来自外地。
无论铜官山、云母山、黄龙山这三个名字有着怎样的争议,这里确实诞生过奇迹。那就是灿烂于中晚唐的长沙铜官窑,这里产出中华第一彩瓷,瓷上的诗画俱佳,曾经承载着唐文化通江达海走向世界。胡武强老先生说长沙铜官窑最灿烂发光的时代,使用的就是本地的土。作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他依然坚持使用本地的土,坚持传统的技法。他说当年他还是湖南省陶瓷总公司三厂的创新车间技术员,专门负责各种材料和做法的创新,他认为创新的基础必须还是真正的传承,如果少有人来做这一块,他依然坚守传承,也是为了后人真正和更好地创新。
因为郦道元都提到了它,因为师父这样的手艺人的坚持,因为曾经诞生过的灿烂,让我对铜官山,充满了无限敬意。就在它的身边,曾经同样名字有争议的还有铜官窑、长沙铜官窑、长沙窑、石渚窑。但不同的名字,并不影响它本来的样子。
文、图/溪客(专栏作者,插画师,摄影师



一鼓作气 咬紧牙关 坚持到底
城市副中心“绿心”今秋迎客[新京报]
谷爱凌夺入籍后首个世界杯冠军[西宁晚报
防控疫情孙丽萍细心服务受称赞[燕都晨报
关键时刻见党性急难险重显担当【燕都晨
百媒看京沈高铁 全媒体体验高铁速度[朝
外籍军官走进延安等地寻找中国发展经验
天文学家发现太阳系外小行星“造访”
沙场点兵 空地一体
台风"纳沙"袭闽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
凤凰山上空出现“凤尾云”景观
王嘉尔 鬼马与卖萌之外,我也有认真的一
多个垃圾中转站垃圾被统一压缩
消夏避暑游玉渊潭
【记者调查】容城实验中学学生因父亲不
2017“一亩泉杯”保定市首届网球俱乐部
大小兴安岭禁伐后的“林下经济”
喀左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火热建设中
支持他们更多地参与自己的生活
官方:解决食品安全案件移送难、入罪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