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文化局、首都图书馆等机构的领导一起启动“北京记忆”新版网站。资料图片
以首图百余年馆藏、北京地方文献近60年专藏为依托,新增非遗传承、口述历史等栏目
10月13日,首都图书馆“北京记忆”新版网站正式上线,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学术交流也同期举行。
易用性和先进性大幅提升
“新版‘北京记忆’内容更丰富、服务的形式更多样,更便于读者、学者检索和利用,和市民的互动性也更强”,首都图书馆党委书记肖维平在采访中表示。
据介绍,“北京记忆”是以首都图书馆百余年馆藏、北京地方文献近60年专藏为依托,集信息资源和文化宣传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站。与旧版相比,新版网站增加了“特色专题”、非遗传承、口述历史、“记忆之光”等栏目,在易用性和先进性方面都有大幅提升。并且,为了方便读者获取所需信息,新网站所有内容都建立了索引关键词,无论是文字类资源,还是图片类资源,以及音频、视频类资源,通过关键字索引都可在平台上快速搜索和定位。
肖维平说,新版网站在栏目设置中有诸多亮点,如结合古都内涵的发掘,与北京市非遗保护中心合作非遗传承栏目,未来,除北京地区的国家级、市级非遗项目外,区级非遗项目的文档资料也会逐步数字化并纳入栏目之中。
鼓励市民分享照片、记忆
从2007年上线至今,“北京记忆”网站为文化学者、普通民众、乡土文化爱好者等不同群体研究、了解北京历史文化提供了巨大帮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新要求,首图又用了2年时间对“北京记忆”网站进行了全新改版。肖维平表示,未来不仅要进一步研究、开发现有地方文献资源、还将借助社会力量、研究机构不断完善、丰富馆藏。
新版中还有口述历史等与市民互动的栏目,鼓励市民把记忆中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历史线索上传,供学者整理、收集、研究,也邀请市民分享老照片,并借此让更多的社会机构、公众都来关注、建设“北京记忆”。
当日,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庞微也在致辞中表示,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图地方文献中心已有近60年历史,“北京记忆”大型多媒体数据库不仅有效地保护了珍贵资源,也方便了读者,提供了了解北京历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而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首都文化建设事业中也将发挥积极作用。
采写/新京报记者 缪晨霞

一鼓作气 咬紧牙关 坚持到底
城市副中心“绿心”今秋迎客[新京报]
谷爱凌夺入籍后首个世界杯冠军[西宁晚报
防控疫情孙丽萍细心服务受称赞[燕都晨报
关键时刻见党性急难险重显担当【燕都晨
百媒看京沈高铁 全媒体体验高铁速度[朝
外籍军官走进延安等地寻找中国发展经验
天文学家发现太阳系外小行星“造访”
沙场点兵 空地一体
台风"纳沙"袭闽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
凤凰山上空出现“凤尾云”景观
王嘉尔 鬼马与卖萌之外,我也有认真的一
多个垃圾中转站垃圾被统一压缩
消夏避暑游玉渊潭
【记者调查】容城实验中学学生因父亲不
2017“一亩泉杯”保定市首届网球俱乐部
大小兴安岭禁伐后的“林下经济”
喀左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火热建设中
支持他们更多地参与自己的生活
官方:解决食品安全案件移送难、入罪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