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聚焦 > 聚焦
投稿

“超级工程”背后是经济实力与技术创新

2017-10-09 05:38:05 来源:新京报 作者:新京报 责任编辑:admin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经济观察

  

  表面上看,桥梁、铁路等基础设施不过是一些钢筋水泥的堆砌,背后体现的则是综合国力崛起所带来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创新力量。

  近日播出的《辉煌中国》第一集《圆梦工程》透过港珠澳大桥、胡麻岭隧道、郑万铁路、复兴号、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中国移动互联网等一个个超级工程,领略五年来一张张中国基础建设的大网,如何编织起人们走向幸福、美好的希望版图。

  《圆梦工程》纪录片真实地展示了隐藏在“超级工程”背后令人骄傲的中国技术,说到底,中国技术发展的力度、速度才是最震撼、最能打动每一个中国人内心之所在。这也是在告诉我们,支撑起“超级工程”的绝非仅仅是钢筋和水泥,背后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技术创新力量。

  港口、铁路、码头、桥梁、互联网等基础设施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几乎与社会经济发展所有的生产过程和生活福利都息息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水平对于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被视为一国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

  据世界银行统计,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存量的增加与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同步增长关系,一般是基础设施每增长1%,GDP也相应增长1%。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基础设施的投资。在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有1/3的工业生产能力因缺电而不能发挥,交通设施不足而增加的工业成本约占国民生产总值1%。为此,我国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大大缓解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保障。

  基础设施绝不仅仅意味着钢筋水泥。近年来,现代高科技驱动成为当今世界基础设施的基本特征,世界经济发达国家都力求以最现代的技术来武装和建设基础设施,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和技术进步体现了其整体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

  正是在此背景下,我国基础设施中的“超级工程”集中地反映出我国的经济实力与技术水平。《圆梦工程》开头介绍的中国交通建设史上的里程碑项目——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这个超级工程,堪称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胡麻岭隧道二号洞被视为“鬼门关”。固定隧道泥沙极为困难,即便是一年前带着顶级设备和施工团队来到这里的德国隧道专家,也束手无策。承建胡麻岭隧道的中国铁建十九局集团的近30名工程师和上万名工人摸索出来的中国技术,通过多项创新工艺解决了世界难题。

  表面上看,桥梁、铁路等基础设施不过是一些钢筋水泥的堆砌,但支撑起一个个“超级工程”的则是综合国力崛起所带来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创新力量。

  □盘和林(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文章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admin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文快时讯”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文快时讯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