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娜 通讯员 马彩虹
深秋时节,记者走进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扶贫产业示范园,园区内生产线上的工人们正在井然有序地进行分拣、包装。不远处,身穿“红马甲”的国家电网青海电力三江源(海东平安)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对园区用电情况及电力设备进行回访、检查,不时地向园区工作人员询问用电情况。
“目前,园区生产线用电恢复正常,但还没有聘请专业电工,正需要你们帮忙检查一下有没有安全用电隐患,你们就来了,真是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呀。”入驻该园区的青海高原农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监陈亮看到主动上门服务的国家电网员工热情地说。
平安区三合镇扶贫产业示范园区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2019年,通过招商引资入驻青海高原农夫农业有限公司、青海西海牧场乳制品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主要从事青藏高原特色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厂拥有国内现代化生产线15条。其中,青海高原农夫是一家集水果制品、代用茶、青稞、藜麦、红黑枸杞、牦牛固态奶等深加工为一体的新型农畜产品公司,公司120名员工中近八成来自易地搬迁至此的贫困家庭。
“产业园生产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电力供应,有国家电网的优质服务,咱带领老百姓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面对供电员工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陈亮频频竖起大拇指,邀请他们一起看看车间里的生产情况。
经过成品包装线时,供电员工们被正在忙碌着的工人梅才洛笑意拦下。“我认得你们,认得这身‘红马甲’。”梅才洛说,她们家搬到这里时,第一个上门的“客人”就穿着这样的红马甲,帮她家接电,并讲解了安全用电事项,到现在她看到这抹红就觉得亲切。
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年过半百的梅才洛从靠天吃饭的脑山地区搬迁至资源富足的平川谷地,开启了脱贫致富的新生活;得益于扶贫产业项目落地,梅才洛可以在家门口打工,赚取一份稳定的收入;得益于充足的电力支撑,梅才洛家也用上了各种电器,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产业发展,电力先行。近年来,国网海东供电公司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切实把加强电网发展建设摆在服务社会民生的突出位置,坚持行业扶贫、产业扶贫和驻村扶贫相结合,精准施策、持久发力,用优质电能和暖心服务,助力农村群众脱贫致富。“十三五”以来,海东供电公司累计投资10.04亿元,全面实施地区电网网架优化工程,贫困村、中心村电网改造工程,村村通动力电及易地扶贫搬迁配套供电工程等项目,加速海东地区电网装备水平、智能化水平和供电质量提档升级。目前,海东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5%,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45%,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42千伏安,绝缘化率达到41.03%,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百姓高品质生活提供了坚强的电力支撑。
如今,电足民乐。三合镇条岭村扶贫产业园区正在计划扩大规模,利用厂区附近空地建设创新创业产业园区,打造“一村一品”,带领当地群众阔步走上小康路。

一鼓作气 咬紧牙关 坚持到底
城市副中心“绿心”今秋迎客[新京报]
谷爱凌夺入籍后首个世界杯冠军[西宁晚报
防控疫情孙丽萍细心服务受称赞[燕都晨报
关键时刻见党性急难险重显担当【燕都晨
百媒看京沈高铁 全媒体体验高铁速度[朝
外籍军官走进延安等地寻找中国发展经验
天文学家发现太阳系外小行星“造访”
沙场点兵 空地一体
台风"纳沙"袭闽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
凤凰山上空出现“凤尾云”景观
王嘉尔 鬼马与卖萌之外,我也有认真的一
多个垃圾中转站垃圾被统一压缩
消夏避暑游玉渊潭
【记者调查】容城实验中学学生因父亲不
2017“一亩泉杯”保定市首届网球俱乐部
大小兴安岭禁伐后的“林下经济”
喀左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火热建设中
支持他们更多地参与自己的生活
官方:解决食品安全案件移送难、入罪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