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投稿

高原上绽放的绿色人生【海东日报】

2020-10-26 06:04:13 来源:【海东日报】 作者:【海东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本报实习记者 卫正芳

深秋时节,走在海东市乐都区朝阳山公园,满目秋韵,枫树、松柏、槐树……各种树木生机勃勃,令人赏心悦目。但早些年,这里还是一片荒芜。通过多年来实施城市绿色生态工程,以前的荒山变成了如今的绿色生态公园,乐都区也离“出门见绿,处处是景”的绿色城市更近了一步。

1973年出生在乐都区李家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黄生全,正是在这片河湟谷地书写出他的绿色人生。

“青海省湖东种羊场退牧还草工程优秀项目负责人”“达日县农牧局黑土滩治理项优秀项目经理”“2017年度国土绿化先进个人” ……黄生全的办公室里陈列着多年来他所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

筚路蓝缕 依然坚守初心

“我从2008年起接触苗木,一开始就是出于兴趣,刚好因为企业改制下岗了,后面关注了国家关于植树造林方面的政策,希望能够靠自己的双手改善家乡生态环境,所以2012年成立了现在的公司——海东市乐都区全盛环保建设有限公司。”黄生全说,这些年他一直参与政府组织的各项国土绿化、全民义务植树、护林防火、防沙治沙等工作。

近几年,黄生全的公司在乐都区、平安区和化隆回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等周边地区,荒山造林累计达6000多亩。“眼看着这几年乐都城市发展越来越好,城镇化速度也越来越快,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向好,我们的生态环境也不能差。”黄生全向记者说。

说起创业之初的艰辛,黄生全依然感慨万分。乐都区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气候干旱,降雨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紧缺,这样的自然条件下什么样的树木才能长久成活,形成种植规模呢?黄生全开始寻找答案,为此也付出了大量心血。

从开始单一地种植杨树、柳树、荆条,到后面慢慢摸索引进油松、云杉、圆柏、山杏、金叶榆等树种,根据不同的土壤环境优选种植多样化树种……如今,乐都区的南山、北山种的全是常绿树种,原来光秃秃的山坡爬满了绿色。

脚踏实地 带动脱贫致富

在乐都区瞿昙镇和寿乐镇,黄生全的树苗种植面积达到了150亩,树苗种类涵盖油松、云杉、圆柏、山杏、河白杨、青杨、金叶榆等。大面积种植就意味着除草、施肥、剪枝、打农药等工作都需要大量人力,加上今年承接了南山绿化养护项目,于是他动员附近贾湾村等地的150余户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到基地务工,平均每户每年额外收入能达到2万元左右,同时解决村民种植树苗的困难,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我们是从山里搬下来的,没读过书,找工作很难,黄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打工挣钱的地方。”“黄总人很谦和,对我们也很关心,只要家里闲着的时候我就愿意过来干活,给树苗浇浇水、剪剪枝,一年到头能多挣2万块钱。”贾湾村的村民提到黄生全时,个个都竖起了大拇指。

继往开来 持续守绿护绿

村民的认可是对黄生全最大的鼓励。

从2012年开始,黄生全就把植树当成自己的事业和责任,年复一年、一季又一季地造林、守绿、护绿。经过不懈奋斗,昔日光秃秃的大山披上了绿装。

“未来我们不光要多种树,还要调整树木结构、优化树木品种、美化城市景观,不断提升生态品位。”黄生全表示,他正在研究如何引进梧桐树、银杏树等城市景观树,等到这些树遍布乐都大街小巷的时候,大概就实现“开窗见绿,出门入景”的美好愿望了。

翻山岭、探荒野、植新绿、守森林,看似枯燥的工作,黄生全把满腔热情和滴滴汗水播洒在绿水青山之间,看着家乡一天比一天绿,一天比一天美,他的内心是满足的,能为乐都的绿化美化工作继续发光发热,是他作为一名绿化工作者最大的心愿
 

文章来源:【海东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文快时讯”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文快时讯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