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张扬
金秋十月,河湟大地层林尽染,海东市再次掀起新一轮植树造林“大会战”。让山川大地披上绿装,是几代海东人的夙愿,也早已在各族群众之间达成“共识”。然而,一些杂音犹存:海东只会种树了吗?种树能种出GDP吗?殊不知,绿染河湟是时代赋予海东的历史责任,是城乡发展之要,是民生福祉之本。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追求高速发展的道路上,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建设美丽中国确定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其实,早在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而这一理念,就是继承了天人合一的中华民族智慧,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内涵。
海东市自2017年启动的春秋季万人植树“大会战”,就是对“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青海地处三江之源,有着“中华水塔”的美誉,每年向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惠及20个省市区以及缅甸等澜湄流域5个国家。青海生态地位极其重要,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既是下游群众的期盼,又是每个青海人沉甸甸的责任。由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青海时提出“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海东市是青海的东大门,是黄河上游流经地和黄河文化发祥地之一,是青海生态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年的植树造林,就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最直接的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对生态建设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可可西里入列世界遗产名录,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先后在青海试点……生态品牌在青海越擦越亮,青海“一优两高”的生态绿色发展之路也越来越清晰明了,“海东绿”就是对省委这些决策部署最有力的贯彻落实。
种树能种出GDP?能种出人民的幸福生活?答案也是肯定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十九大报告也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如今,这一论述在青海早已换得“真金白银”。拿我们常用的电来说,目前青海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801万千瓦,相当于1.25个三峡电站,其中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装机占全网装机的50.4%,青海是全国新能源装机占比最高的省份。今年7月份,青海实现连续31天全省全清洁能源供电,相当于减少燃煤274.4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93.93万吨。不仅如此,青海的“绿电”还从三江源头玛多县输送到千里之外的河南大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生态好了,环境美了,发展也就更有了活力和朝气。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14万游客在青海茶卡盐湖景区开启狂欢模式。同样的,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油嘴湾、乐都区卯寨等景区,乡村旅游火爆异常,花海、树林无不为当地群众铺就致富路。通过植树造林等生态文明建设品牌工程的实施,环境美、人民富的美好图景已经在海东呈现。
由此可见,海东举全市之力所种的树,并不仅仅是树,种下的更是对未来的希望,种下的是海东厚积薄发的发展力量,种下的是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因此,我们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进一步坚定信心,久久为功,如海东市委书记鸟成云所言,在植树造林中,要做到“见缝插绿、一山一景、一坡一景、一季一花”,让海东全民义务植树造林的品牌更加响亮

一鼓作气 咬紧牙关 坚持到底
城市副中心“绿心”今秋迎客[新京报]
谷爱凌夺入籍后首个世界杯冠军[西宁晚报
防控疫情孙丽萍细心服务受称赞[燕都晨报
关键时刻见党性急难险重显担当【燕都晨
百媒看京沈高铁 全媒体体验高铁速度[朝
外籍军官走进延安等地寻找中国发展经验
天文学家发现太阳系外小行星“造访”
沙场点兵 空地一体
台风"纳沙"袭闽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
凤凰山上空出现“凤尾云”景观
王嘉尔 鬼马与卖萌之外,我也有认真的一
多个垃圾中转站垃圾被统一压缩
消夏避暑游玉渊潭
【记者调查】容城实验中学学生因父亲不
2017“一亩泉杯”保定市首届网球俱乐部
大小兴安岭禁伐后的“林下经济”
喀左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火热建设中
支持他们更多地参与自己的生活
官方:解决食品安全案件移送难、入罪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