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聚焦 > 前沿观点
投稿

“有口才无真才”源于官话传统

2017-04-10 15:43:21 来源:前沿时报网河北在线 作者:郑平 责任编辑:admin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最近,记者在北方某省份采访,一名厅级干部向记者抱怨时间都用在开会、汇报、写材料和讲话上了,缺少时间学习研究和基层调研。这反映了部分干部的真实状态,近年来,少数领导干部泡在会上,埋在材料里,守在机关,时间放在“巧言”上,下基层、到群众中的时间少了、短了。群众批评这种干部,“有口才无真才”“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4月4日 新华社)

    三年前,记者随东部某省一名厅长深入基层调研,在与当地群众交流时,这位领导在问了“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等几个简单问题后,竟不知如何继续交流下去,最后在身边人员的圆场下尴尬收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厅官倒是很坦诚“说实话,在机关待得久了,跟群众打交道确实少了。”

    厅级干部调研了多次、看到了那么多少群众、见了那么多的大场面,竟然最后在同群众交流时出现“语塞”,这种表现在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其实不难想象,厅级干部整天泡在会上,埋在材料里,守在机关,时间放在“巧言”上, 自然对群众语言研究得少了。

    厅级干部可以想法设法让上级满意,就得用好官样文字,认真研究下说话套路,以博得一声称赞,问题根本还不在官场语言趋同上,而在于官话套话的传统。领导干部在台上可以“口若悬河”,想想看,每天面对的是报告和讲话稿,官话套话就那些,听者做报告者都是领导,没有多少的差距。领导干部下去调研,如果继续延续着讲话的官话套话风格,延续着那种面对干部们的感觉,于是就有了一套官样文体,自然缺少了群众语言,和百姓打交道出现“语塞”就成为了自然。

    官话套话就那么多,反观群众语言就丰富得多。厅级干部常年“宅”在机关,开会、汇报、写材料和讲话,缺少时间学习研究和基层调研,缺少了与群众交流的机会。让这样的领导去基层,自然缺少身临其境的感觉。面对群众,自然难以转不过弯来,随口说出的自然是官话套话,和群众交流时缺少了必要的技巧,出现“语塞”也在情理之中。(胡喜庆)

文章来源:前沿时报网河北在线 责任编辑:admin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文快时讯”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文快时讯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