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聚焦 > 前沿观点
投稿

主动“造血”才是脱贫致富的法宝

2017-04-10 15:40:58 来源:前沿时报网河北在线 作者:郑平 责任编辑:admin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如何增强“造血”功能,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近日,记者行走泸州、宜宾、自贡等地,探寻四川省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新举措。(四川日报 4月5日)

    脱贫攻坚是个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贫困村要如期脱贫,除了领导重视、专家造访、选派“第一书记”,为贫困村带来资金、带来项目、带来技术,进行“造血”式扶贫,还需贫困村群众主动“造血”,不然后续发展就面临着“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现在的农村,普遍存在着“386199”留守现象,难扶的原因,在于缺乏脱贫致富的勇气,缺乏勤劳实干的精神,缺乏人穷志不穷的理念。党员干部在扶贫工作中,要把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扶贫不扶志,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人大代表胡翎在全国“两会”上表示,在扶贫攻坚过程中,要注重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通过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辅导和培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进而彻底摘掉贫困的帽子。要为贫困的基层群众传授好现代技术、引进项目、积极抓好产业结构调整,让群众富起来,真正起到扶贫解困的实效。

    脱贫攻坚是一个地区脱贫的要素之一,需要外来“输血”,更需要当地群众自动“造血”,才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法宝。唯有如此,才会让“输血”变“造血”让“有限”变“无限”,留下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帮扶队伍。(胡喜庆)

文章来源:前沿时报网河北在线 责任编辑:admin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文快时讯”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文快时讯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