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聚焦 > 前沿观点
投稿

恪守政商关系的“纪律底线”

2017-04-08 20:23:40 来源:前沿时报网河北在线 作者:郑平 责任编辑:admin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继“农民的儿子”之后,“交友不慎”又成了贪官落马反思中不时提到的一个热词。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忏悔与剖析》栏目3周年之际,有媒体梳理至今被披露的22名违纪违法者忏悔录,发现有12人在忏悔录中将交友不慎作为自己腐败的原因之一,占比达到54.5%,也让官员“朋友圈”的话题再度受到关注。(4月7日 南方周末)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江苏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现在的社会,诱惑太多,围绕权力的陷阱太多。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习总书记提出“亲”“清”二字,给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指明了方向,与官商交往有道不谋而合。

    当今社会,官员和商人交往远比过去频繁得多,其实只要在法律和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比如官员通过合法渠道招商引资,商人严格按照科学发展的规律投资办厂,可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一些地方官员和商人在交往过程中,勾肩搭背,公私不分,演变为官商勾结,置群众利益于不顾,则严重背离了官商交往的初衷。

    其实,新型政商关系的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是否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官员在决策的过程中,应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官员在与商人交往的过程中,做到代群众言,替百姓说话,有礼有节,又不失身份。一旦为了暂时的利益,抛弃了百姓的意愿,即演变为了官商勾结,后果很严重,终将被百姓所抛弃。

    在一些地方,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常“官”“商”交往演变为官商勾结的现象时有发生。小部分官员为了政绩,为了小部分人的利益,不惜牺牲百姓利益,在“官”“商”交往的过程中,存在违规违法行为,甚至是暗箱操作,官商勾结之怪现状暴露无遗,这绝非一个地方“父母官”所为,严重偏离了新型政商关系的方向。

    因此,为了避免“官”“商”交往演变为官商勾结,需要官员始终做到与商人“亲”“清”有度,心中装着百姓这把秤,努力提升自己抗腐拒变的能力,做到不为“糖衣炮弹”所诱惑。不伸手,不贪腐,官员尤需学会拒绝商人的“橄榄枝”,方为从政之正道。(胡喜庆)

文章来源:前沿时报网河北在线 责任编辑:admin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文快时讯”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文快时讯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