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聚焦 > 聚焦
投稿

党员吴艳华:到最需要我的战“疫”一线去

2020-03-23 05:51:53 来源:朝阳日报 作者:朝阳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本报记者 王甲卓

“我是党员,在国家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冲到一线。”朝阳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吴艳华在申请驰援武汉的请战书上这样写道。1月26日,她随辽宁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成为“逆行天使”之一。

“当最好的护士,作值得托付生命的人。”1999年,刚刚迈出护校大门的吴艳华发出自己的青春誓言,走进朝阳市第二医院普外科,开始了她的护理职业生涯。由于业务素质高加之工作表现突出,2009年她被派往重症医学科。无论在哪个科室,她都兢兢业业、勤奋工作,2014年开始担任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工作中,吴艳华勇于探索创新,她带领护士尝试使用静脉留置针用于有创动脉压监测,方便了护士穿刺也提高了动脉置管成功率;改良膀胱测压装置,使测量值准确的同时减少了感染发生;2017年发明创新的“气管插管充气气囊漏气急救”小助手,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吴艳华每天都关注新闻,作为一名护士,她深知这场战役的艰巨性。她提前写好了赴一线支援的请战书,她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疫情防控一线最需要的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我愿意投身到最前线去,随时待命驰援武汉,做好病人的护理工作。”1月26日,吴艳华踏上了驰援武汉的征程。

到达武汉,吴艳华马上投入紧张的护理工作中。有一天夜晚,正是吴艳华值夜班,她负责看护的一位患者突发心脏骤停。吴艳华马上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同事们有的推来抢救车,有的推来除颤仪,最后终于将患者抢救了过来。当心电监护仪上的数字跳动起来时,吴艳华才感觉到全身的衣服已经完全湿透了。

对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来说,和当地患者沟通是一大难题,由于很多患者说的是方言,吴艳华基本听不懂,双方经常需要连比划带猜地进行沟通,这就需要医护人员付出加倍的耐心和爱心。为了安抚患者的焦虑心理,吴艳华每天都跟患者说:“您不要太紧张,我们是辽宁朝阳的,来帮助你们,现在你已经好多了,很快就能康复啦。”

在武汉一个多月,吴艳华最高兴的就是自己护理的危重病人好转,成功脱离呼吸机的时刻。她在日记中写道:每当看到患者眼中充满感激与信任的目光,作为白衣战士的我们,没有理由不付出。看到上呼吸机的病人成功脱机,我内心由衷地为他们高兴,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文章来源:朝阳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文快时讯”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文快时讯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