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聚焦 > 聚焦
投稿

西宁医疗队在战斗(西宁晚报)

2020-02-17 05:56:04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西宁晚报) 责任编辑:admin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为全力驰援湖北开展新冠肺炎的医疗救治工作,我省相继派出了上百位医护人员出征武汉。离别的20个日日夜夜里,他们迎难而上的坚毅身影,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其中来自西宁市的数十名医护工作者,一直奋战在阻击疫情和救治患者的第一线。时隔多日,他们在湖北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牵动着西宁的每个人,为此,晚报记者连线驰援湖北的西宁医疗队员们,让他们介绍下自己的近况。

尽全力给这些病人一个明天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戴春,1月28日,在第一批出征武汉的16个医疗队员中任队长。跟出发时不同,现在的她已是一头干练的短发。

长期从事呼吸专业的她一直工作在临床。非典期间,从非典病房的筹备、建立、人员培训及演练,到非典隔离病房工作,全程都参与。

得知要派医护人员支援湖北的消息是1月27日下午。此时,戴春还在外面接诊。对于有34年工作经验的她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毫无悬念。“儿子已经参加工作,老公退休了身体健康,老父亲平时由弟弟照顾,自己没啥负担。而且非典期间,从病房的筹备、建立、培训及演练,到隔离病房工作全程都有参与。”这些念头在脑子里迅速闪过时,手机响了,电话那头传来了医院领导的声音:“你们科里谁能去?”“我先报名。”戴春说完就挂了电话。

1月28日下午,戴春跟来自全省16家医疗机构的100多名医护人员一同到达武汉后,经过两天的培训、考试,1月31日,戴春就分到了武汉新洲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从1月31日正式开始工作后,戴春和其他9名医生被分为5个小组,每小组轮流工作8小时。

“要是白班的话,我是8点半上班,4个小时左右出来吃午饭喝口水。小夜班是下午4点到半夜12点。为了避免中途上厕所,提前2个小时左右我就不会再吃饭喝水了,一直到下班回来。那天走出病房,脱下外面那层隔离衣,里面的防护服上全是水,一旁的同事看到了便拍了下来。”戴春说。

真正让戴春感觉到压力的并不是高强度的工作。“每天面对的都是重症患者,看到他们被病痛折磨时,作为医生很渴望能够尽快让他们康复。由于不能让家属探视,所以治疗时我们会跟他们交流,给他们打气。前两天有位患者去世了,我上班时还跟他聊过几句。这种情况下,就会有一种很强烈的挫败感……”

戴春介绍,她们的住所距离医院大概2公里,每天上下班都有车接送。房间里有电暖器和电热毯,有时降温了会盖两床被子,吃住都很好。说起这十几天的生活工作情况,戴春说:“元宵节那天特意给我们做了汤圆;怕我们吃不习惯,也会多做一些面食;热心市民还会把水送到医院……”

2月10日,是戴春58岁的生日。当天她收到了很多人的祝福。从她发来的照片上记者看到,无论是远在家乡的同事还是并肩战斗的“战友”,都在微信上给她留言。很多人称她“戴老师”,也有人叫她“戴妈”。

最让戴春感动的还有一件事情。“有一名已经治愈的患者提出他想捐献血浆。你看,处处都有好人。”

现在,戴春最大的愿望就是“我希望能尽全力给这些病人一个明天!”等到疫情结束了,戴春最想做的就是把口罩摘了,拉着并肩作战的这些战友们,一起拍一张美美的照片。

支援武汉是我一生的骄傲

“来武汉的第十八天,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很想念爸爸妈妈,想给他们打个电话,可又怕他们要和我视频……”这是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一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焦峥在2月14日的日记中写下的话语。

37岁的焦峥有着16年党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婆婆刚刚去世,她正请假在家料理婆婆的丧事,当她通过微信看到医院党委发出的组建支援武汉医疗队的倡议书时,她只对丈夫说了一句:“我是党员,我得去!”就毅然决然打电话报名参加了医疗队。

从报名到出发只有短短的10个小时,匆匆收拾好行囊与丈夫和儿子告别后,她和战友们勇敢地踏上了支援武汉的征程。但她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亲,父亲脑梗还在恢复中,母亲心脏一直不好,如果让他们知道,两位老人虽然不会阻拦,但肯定会为她担心,神经衰弱的母亲又会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想到这些,她一再叮嘱丈夫,千万不要告诉父母!

怀着忐忑而激动的心情,经过紧张、严格的培训考核,焦峥和战友们便一刻不停地奔赴武汉市新洲区的医院、五个病区,投入到重症及发热病房的工作中。

焦峥所在的新洲区中医院收住了大量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医疗队的到来,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但每天都有新增的确诊患者,这让焦峥深刻感受到了这次与病毒斗争的严峻性。“这次病毒的传染性非常强,你们一定要严格按照程序做好个人防护,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有效地救治患者。”这几乎是每天早上出发前领队老师都要反复叮嘱的话语。

在病区,她和同组的医务人员平均每个人要负责20多位病人,每12个小时换一次班。为了不浪费防护服等紧缺的医疗物资,她每天只吃一顿早饭,在进入病房之前上好厕所。每天从穿上防护服进入病房隔离区开始,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穿着密不透风、又热又闷的防护服工作12个小时,浑身上下都湿透了,脑袋也是闷疼闷疼的,好像得了重感冒一样,等下班脱下防护服,清洗、消毒、收拾完备以后,早已疲惫不堪,经常是晚饭都没吃就已经沉沉睡去了!

尽管在武汉前线的工作危险、繁忙、压力大、强度高,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白衣战士”,焦峥无时无刻不在告诉自己,“我是共产党员,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我一定要冲在最前面!”

在病区,除了做好患者的救治工作外,缓解他们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也是焦峥每天工作的重要内容。性格开朗、阳光爱笑的焦峥,每天都会和自己所负责的病人聊天,尽可能多的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耐心细致地安慰和舒缓他们的情绪,鼓励他们勇敢地和病魔作斗争。

付出就有回报,陆续有痊愈的患者出院。虽然人数不多,但还是让焦峥和战友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当出院的患者紧紧握着她的手,热泪盈眶的一遍又一遍说着感谢的话语时,焦峥心中满是感慨:“能够战斗在武汉,是我一生的骄傲!”

与患者约定疫情过后去赏樱花

急诊120护士毛绍媛是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增派前往武汉疫区支援护理医疗队中的一员。“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这句话是毛绍媛在进入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工作后第一天发的微信朋友圈。500张床位、几百名患者,全副武装、井然有序穿梭在病区的医护人员,眼前壮观的景象让这名年轻的90后为之震撼,她说:“没有身临其境,根本体会不到这种感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虽然在来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面对这样的场景,还是让她真切地体会到了战斗一线的严峻氛围。

经过紧张而严格的培训,她和同组的6名护理人员负责为所在方舱医院西区的130多名患者每天监测体温、血压、血糖等各项指标,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患者发放口服药,配送一日三餐,并随时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穿梭在偌大的体育馆里高负荷、高强度地工作着。为了节约防护服,她尽量少吃少喝或不吃不喝、少上厕所。经常是汗水湿透全身,身体疲惫不堪。但看到那么多患者期盼的眼神,看到那么多需要帮助的手足同胞,她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在认真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她尽量与病人多聊天、多交流,疏导他们的紧张情绪,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战胜病魔。

一位55岁的阿姨从进入病区拒不配合医护人员到现在帮助医护人员安抚其他患者,她的变化离不开毛绍媛的悉心照顾,她还和毛绍媛约定,在疫情过后,一定要去武汉大学赏来年的樱花。

只要坚持下去就有希望

32岁的俞凤琴是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我省组织全省16家医疗机构135名医护人员,成立了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并与1月28日出发驰援湖北武汉,俞凤琴就是其中之一。

“刚接到要去武汉支援的通知,我就主动报名了,家人也非常支持我的决定,这对于我来说是职业生涯中一次难得的历练,更是一项光荣的使命。”拥有12年党龄的俞凤琴,困境艰险前,展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

当时,俞凤琴决定参加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时,全家人都知情,惟独没有告诉儿子,当天要出发收拾行李时,儿子意识到俞凤琴要出远门,便询问妈妈要去哪、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对于懵懂的儿子,俞凤琴对儿子解释,“妈妈要去打‘怪兽’,等把‘怪兽’消灭完了,妈妈就回来了。”

儿子的眼中,俞凤琴是勇敢的“奥特曼”,但在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眼中,我省援助湖北医疗队的所有医生护士,他们敢于“逆行”,他们都是“奥特曼”。

1月28日晚上,俞凤琴到达了武汉市新洲区,被安排到新洲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并进行了分组,俞凤琴所在的小组共有5个人,其中有呼吸治疗师、医生、护士,每组分配1至2名当地医生护士,以便和患者更有效沟通。

俞凤琴所在的重症监护室,相对于其他科室,压力更大,这里收治的都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虽然以前也在重症监护室工作,但这里的病区环境和外部压力更大。

“每天拖着笨重的防护服,在病区内都是缓慢挪动,怕走得太快带起灰尘,引起患者肺部的不适。”重症监护室病区内,每一个细节都非常关键,俞凤琴将这些细节烙在了内心深处。

压力还来自于患者,每当在病区内看到与病魔坚强斗争的患者,俞凤琴内心总会有种莫名的感动,也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有一次在病区,俞凤琴看到了一名40多岁的男性患者,带着氧气面罩躺在病床上,眼角流露着对生的渴望,俞凤琴上前为患者打气鼓励,“千万不要放弃,只要坚持下去就有希望,春天马上就来了。”患者眼角湿润了,伸出了无力的双手,握住了俞凤琴的手。

这样的感动,每时每刻都在上演,这也更加坚定了俞凤琴的信念,“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给患者生的希望、生活的希望。”从精心呵护救治,到心理辅导,对于俞凤琴来说,这份信念不仅仅能治病救人,更能帮助患者走出病魔的心理阴影。

2月14日,俞凤琴是上午的班,下班后,脱掉防护服,全身消毒完成后,已经是一点半了,坐上回酒店的车,看着街道两旁盛开的鲜花,“武汉的春天来了。”俞凤琴说道。

(记者 张弘靓
 

文章来源:(西宁晚报) 责任编辑:admin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文快时讯”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文快时讯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